柳编是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品之一。文登柳编伴随着当地人的生产与生活已有上千年的历史。在传统农耕时代,人们只是将其作为普通的日常生产生活用品,历经数代发展与变迁,如今,文登柳编产品已由生活日用品逐步走向工艺品发展的道路。其中,高村镇二甲村的柳编独具一格,久负盛名。村中的老艺人将这一技艺代代相传,至今已有五百余年的历史。
柳编
草柳编caoliubian
文登草柳编的工艺流程大体分为选料、浸泡、去皮、编织、熏蒸、晾晒等几个环节,全部采用手工制作。
高村镇二甲村的草柳编之所以与众不同,首先从下料开始就需要一个特殊的环境—潮湿密闭的房间,以便保持柳条的潮湿与柔韧性。室内高度一般一人高左右,在旁边开小窗,以让室内光线不至于太暗,南面朝阳方位开门,高度约为1.2米左右,门口的宽度以一人进入时畅通为准。
每年六七月间,将柳条割回家,放入水中浸泡三天,用剥皮夹子将表皮剥净后储存,使用之前放入水中浸泡一夜,第二天再用,经过这样处理的柳条柔软有弹性,便于编结,不容易断裂。
第一步:编底线绳以升梁子为标杆,缠绕两圈,分作两根,以此作经线;选泡好的杞柳条数根,以升梁子的长度为标准,确定入编的柳条长度,升梁子中部柳条的最大长度以梁子长度为准,其他后续柳条的长度依次短两公分左右,用剪刀将多出部分剪掉;然后以线绳为经,以柳条为纬,依次穿插数行,编出升底,穿插时双手不断将柳条压紧,以加固柳筐条密度。第二步:编身依照模具编制升身。将模具置于编好的升底,穿孔固定,将升底缀成“凹”型,以分散盛物对升底的压力。然后以柳条为经线,以麻绳为纬线,依照模具形状,反复装条、勒紧、编制、整形,依次相互穿插形成圆形。第三步:缠边、安编板依照模具,固定升圈口。将线绳依照模具缠绕出圈口,反复缠绕勒编边缘、安编板(按照“先里后外”的原则,先上内升圈,后上外升圈,最后在内外中间上升塞以加固)。编织时需用木槌反复敲打,加速圈口整合速度。第四步:打磨、整形、晾晒编成的升,需先用砂纸将编板打磨直至光滑;再用硫磺熏蒸两小时左右,以确保升的造型美观、色泽白净,然后将其放至阴凉通风处晾干即可。
文登草柳编继承古老的编结技艺,是我国胶东地区传统农耕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与象征,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。文登草编制作技艺、文登柳编制作工艺于年11月15日被列为文登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,于年12月14日被列为威海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,于年5月7日被列为山东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更名为草柳编。
为咱们百年传承的高村镇柳编
点个zan